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速提高了10个百分点。引发国内外各方面的关注,不少专家和机构都表示超出了预期。

那么,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出现这种好转态势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在7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对此进行了解读。

“虽然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冲击,但并未伤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严鹏程表示,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稳步回升的态势充分表明,我国经济具有应对疫情等外部冲击的巨大韧性,调结构、转方式、优动能还大有可为。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推进,中国经济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严鹏程表示,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冲击,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宏观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加快对冲疫情影响,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逐月好转,生产需求持续回暖,支撑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国民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回升势头总体符合预期。

严鹏程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为何二季度经济运行出现较快恢复。

一是统筹成效在显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要原则,必须两手抓、两手硬。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点,是一项很大的挑战。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疫情防控机制,在两三个月内阻断了本土疫情传播;同时,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逐步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二季度经济实现了3.2%的增长,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政策效应在释放。面对疫情带来的罕见冲击,我们及时果断出手,出台实施了一揽子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的对冲政策,对稳定经济基本盘形成了强大支撑。比如,增加赤字规模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目前已累计超过1万亿元;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系统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等等。大家可以看到,这些财政、货币政策都是直达地方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可以说是“精准滴灌”。

三是供需循环在改善。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推进,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被掣肘的供给都在逐步恢复。需求端反弹明显,二季度以来市场消费逐月改善,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销售回升,网上购物、直播带货持续火热;在重大项目投资等牵引撬动下,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较一季度大幅提高20.9个百分点。生产端恢复有力,工业增速逐月回升,6月份增长4.8%,连续3个月为正,实物量指标加快改善;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2个月正增长,6月份增速为2.3%。

四是发展动能在转换。疫情在对一些行业企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加快推进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的发展,孕育了不少新产业(169.900,6.38,3.90%)和新业态,催生了一批新生企业,比如在线教育、网上办公、远程问诊等行业都实现了快速扩张。疫情也倒逼很多企业主动应变求变,顺势而为推进转型升级,同时促使我们加快补齐一些行业领域的短板弱项。比如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3.6%;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21.8%。

五是市场信心在恢复。经济形势的好坏,不仅要看产业行业的运行情况,更要看市场主体的信心状况。随着各项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循环逐步恢复,市场主体信心稳步回暖,3月份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这充分说明,市场主体是看好中国经济下步发展的,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是有微观基础支撑的。也正是由于信心增强,企业的投资行为才有改善、居民的消费意愿才逐步回升,进而带动投资、消费的恢复。

最后,严鹏程表示,当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还面临很多挑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扩散蔓延,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对我国的外溢影响还在演化。“国内一些行业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运行,不少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就业压力还十分突出,这些都是我们下步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记者 乔雪峰)

标签: 疫情 二季度 中国经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