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国正掀起一场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热潮,各地纷纷出招,其中一些措施效果不错,收获点赞无数,但亦有个别地方的一些招数引发了争议。近日,有湖南媒体报道,当地一家公司的食堂为了杜绝浪费,已于8月中旬取消了潲水桶。
乍看到这一报道,估计不少人会问:“那剩下的残渣骨头倒在哪儿?”对此,相关报道也给出了答案:直接倒进垃圾桶。然而,这一答案可能会让不少生活在推行垃圾分类城市中的人感到“不适”,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这些属于厨余垃圾,应倒入专门的垃圾桶内,而不是与其他垃圾混杂在一起。
当然,这一食堂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该食堂以自助为主,希望通过取消潲水桶来倒逼职工“吃多少打多少”,吃光餐盘内所打的菜。不过,在一些网友看来,自助食堂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很多,而直接取消潲水桶这种“釜底抽薪”之法,过于“简单粗暴”,一味求快,有形式主义之嫌。
其实,此前媒体报道的一些引发争议的“妙招”都存在类似问题。譬如,食客入店前先称体重,然后根据体重选择套餐;餐厅将适量点餐纳入服务员月度考核,如发现餐桌有剩菜,将按剩余情况给予当桌服务员不同程度的考核扣分;学生剩饭菜超过100克者,不能申领奖学金……这些所谓“妙招”都是力求迅速“见效”,恨不能立竿见影,根本不考虑可操作性,也不考虑相关人员的接受度。
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要改变的是习惯,需要扭转的是观念。这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些“疾风骤雨”般的招数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毫无帮助,反而会助长“蹭热点”“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的歪风邪气。我们需要的是一场“春风化雨”:要因势利导,顺应人们的接受度推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并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养;要集思广益,多听取有关专家、相关人员的建议,并在此过程中多形成一些像小份菜、半份菜这样可推广的经验;要不弃微末,所有人都要行动起来,从细微处着眼,从最小处抓起,推动全环节“零浪费”……唯有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方能让节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记者 胡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