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作为新能源产业链重要组成的储能正成为热门“赛道”,吸引本土企业积极布局。
(相关资料图)
正在此间举行的“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上,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短刀全系储能电芯及产品,分别应用于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
据介绍,L500型325Ah、L600型124Ah和168Ah三款储能专用电芯均基于蜂巢能源独特的短刀结构创新,采用车规级电芯制造标准、超高速叠片工艺和高度自动化生产设备,具备超高一致性,且通过了电池领域最严苛的安全实验——针刺实验,确保储能电芯的安全。
相比VDA电芯采用的卷绕、叠片工艺,蜂巢能源的L型短刀电芯采用飞叠技术,制程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更低,且整体温升低,可令储能系统电芯一直处于良好温升环境下,循环寿命更长,有望成为储能电芯产品发展重要方向。
基于上述三款短刀储能电芯,蜂巢能源还发布了三款代表性储能系统,包含厚度仅为66mm的全球超薄家庭储能新品、99KWh工商储能电柜、325Ah液冷电力储能。
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双碳”目标下,储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降低成本和确保极致安全成为储能发展的两大“门槛”。蜂巢能源以车规级“芯”标准重新定义储能,推动储能全域短刀化,发展更安全的短刀储能电芯和基于短刀的储能系统。
此次展会上,多家本土企业携新技术和产品亮相,展现储能产业的最新“风向”。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高速悬浮储能飞轮,具备高安全、高转速、低功率、长寿命等优势,且可采用预制集装箱部署方式;上市公司科陆电子展示的“白泽智慧储能云”“白泽电池云图谱”及“全生命周期储能精益维护服务体系”,着眼于构建能源互联网时代的储能生态体系;协鑫集团则借展会举行首批1000台北奔移动能源重卡交车仪式,表明其深耕移动储能、推动数字能源在充换电领域应用的布局方向。
能源科技企业对于储能领域的热衷,源自于政策引导下这一“赛道”蕴藏的巨大市场前景。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2023年5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鼓励推广新型储能等主体参与需求响应。
正在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表示,考虑到原材料价格逐步趋于理性,各地能源配储政策逐步完善,独立储能商业模式不断优化,储能电站有望保持持续高速增长。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超过15GW,202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70GW。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元。
储能“赛道”吸引产业资本纷纷涌入,截至目前我国涉及储能产业的注册企业已接近9万家。但与此同时,储能装置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短期冲业绩等因素导致低价竞争等现象,使得这一产业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挑战。
业界认为,“双碳”目标引领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储能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更安全、更可靠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不仅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诉求,也将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