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继乏力?过度依赖“一次性收入”!

2022年,芯原股份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均为正值,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可是好景不长,2023年1季度受到下游大客户订单波动,以及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等因素干扰,再次掉入亏损泥潭,盈利持续性被粗暴斩断。

芯原股份业务可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为半导体IP授权业务、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其中,半导体IP授权业务可分为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可分为芯片设计业务收入、量产业务收入。


(相关资料图)

作为全球第七大IP提供商,分具体业务来看,2022年芯原股份增长最快的板块是量产业务,增幅36.41%;其次为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较去年同期增长28.79%。二者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此外,特许权使用费、芯片设计业务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12.49%、4.46%。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芯原股份的芯片量产业务毛利率低于知识产权授权使用业务,二者分别为24.18%、88.74%,悬殊极大,但是在营收贡献力度上,低毛利率的量产业务体量又远大于后者,压制了整体盈利能力。

由于量产业务被寄予厚望,随着量产业务的持续增长,有望拉动净利润规模扩大,不过未来综合毛利率被拉低的可能性与日俱增,量产业务将在盈亏平衡上扮演一锤定音的角色。

一般而言,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发生于其将IP交付给客户进行芯片设计的环节,属于一次性收入,特许权使用费发生于客户利用该IP完成芯片设计并量产后,根据芯片的销售情况,按照量产芯片销售颗数收取相应报酬,类似“版税”,与客户产能紧密挂钩。

不过,由于芯片研发环节周期很长,能否进入量产环节面临较大不确定。所以,特许权使用费占比越高,意味着下游芯片设计客户较为成熟,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

依照芯原股份的说法,在客户芯片设计阶段,公司直接向客户交付半导体IP或IP平台及系统平台,并获取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待客户利用该IP或IP平台及系统平台完成芯片或系统设计并量产后,公司依照合同约定,根据客户芯片及系统的销售情况,按照量产芯片及系统销售的单位数量获取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从芯原股份2022年收入结构、增速看,知识产权授权费无论绝对值还是增速均较为亮眼。相比之下,特许权使用费增速相对较慢,甚至近3年来在营收大盘中的占比还在不断收缩。

这意味着,芯原股份半导体IP授权业务主要由“一次性收入”拉动,存在业务集中度过高带来的依赖问题,这可能一方面与下游芯片设计客户的量产能力欠缺有关,同时说明了芯原在市场开拓方面还有不小短板。

2021年,芯原股份为全球排名第七的半导体IP授权服务提供商。2020年、2021年,芯原股份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均排名全球第四,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的全球排名高于IP整体收入的全球排名。

与半导体IP同行相比,芯原股份营收更偏重“一次性收入”,而与客户量产紧密捆绑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后续的成长空间完全依赖于客户产品的放量情况,目前相关收入占比较低,其进展滞后的现状和其他板块的增长构成反差,抑制了整体业绩表现。

二、警钟已经敲响!Chiplet只是华丽外衣?

在短期内,下游大客户订单波动、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等因素将使芯原业绩持续承压,从中长期趋势来看,尽管表面上火爆的AI芯片以及Chiplet需求能够缓解预期压力,但是撕开芯粒的外衣,芯原的IP之路可能将举步维艰。

芯原股份此前自称通过Chiplet进一步拓展商业灵活性和发展空间,但是就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客户拓展困难和授权次数下滑,芯原股份在半导体IP授权业务上逐渐遭遇瓶颈挑战。

实际上也有例可循,不要说毛利率畸低成为致命缺陷的芯原股份,就连毛利率高达60%的寒武纪也曾不幸翻车,当年寒武纪牵手华为成功崛起,但华为具备自研能力后,直接将寒武纪踢出供应链,导致寒武纪的IP收入在营收占比中仅为0.36%,挣扎在濒死边缘。

反观芯原股份,虽然以英特尔、思智浦等芯片设计大厂作为主要客户群体,稳定性略胜一筹,客户流失问题的严重程度较小,但是却也面临着议价权弱势导致的产品定价低、毛利率难看,以及客户拓展困难等障碍。

此外,芯原股份过度依赖国外大客户的问题也需要警惕,毕竟寒武纪的前车之鉴近在眼前,警钟早已敲响,更为棘手的是,授权次数走低背后的客户资源问题。2021年上半年,芯原股份IP授权次数到达巅峰的130次后,但是随后便触顶回落,根据2022年上半年披露资料,IP授权次数只有84次,同比下降了38%。

事实上,芯原股份内部人士近日也透露了相关担忧:虽然芯原股份是本土优质IP厂商,但是发展也是异常困难,即使能够做出一款和imagination功能一模一样的产品,客户也难以接受。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