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北京白天最高气温达到37℃,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今起连续4天北京最高气温还将突破35℃,局地最高温可达39℃。早在5月中旬,北京部分地区就经历了一轮高温天气过程,不仅是北京,截至6月5日,我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会级城市出现高温,且绝大多数属于提前“报到”。


【资料图】

中国天气网盘点近50年气象大数据发现,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大部分地区首个高温日来得越来越早,高温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世界气象组织此前预测,5年内全球将出现“史上最热”的年份。

北京五六月出现高温日属正常

很多人都感觉今年北京热得有点早,还有点猛。在气象学上,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被称为高温天气。继今年5月中旬北京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后,6月5日,北京天气代表站南郊观象台气温突破35℃,迎来该站今年第一个高温日,较常年平均的6月10日提前了5天。

“近些年北京热得越来越早”,这并不只是主观感受。中国天气网统计近50年气象大数据发现,1971年至今,北京的第一个高温日出现时间呈现提前趋势。上世纪70年代,首个高温日通常出现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首个高温日的平均时间提前到6月中旬;进入21世纪,往往还没到6月中旬,气温就蹿至35℃以上。

总的来看,北京的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并不会严格遵循平均日期,早晚跨度很大。1971年至2022年气象大数据显示,过去52年里,北京首个高温日出现在5月的情形有14次,出现在6月上旬的有11次。也就是说,在过去52年里,北京有接近一半的首个高温日都出现在5月至6月上旬之间。最近五年,仅有2021年的首个高温日与常年(6月10日)基本持平,2019年和2022年的首个高温日都出现在5月下旬,分别为5月23日和5月28日。

除了首个高温日提前,北京高温日数的上升趋势也很明显。上世纪70年代,北京的年均高温日数为3.5天,到上世纪90年代升至9.7天,进入21世纪后,年均高温日数均超过10天,2011年至2020年的年均高温日数更是达到11.7天。北京还出现过高温日数超20天的情况,其中,2000年最多,达26天,1999年、2017年和2018年的高温日数也都超过了20天。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北京在5月或6月初出现高温属于正常现象。此时,大陆高压脊发展控制华北地区,天空云量较少,在高压脊下沉增温以及晴空辐射加热的共同影响下,这一带的天气十分晴晒,因而利于气温上升。

全国大部分地区七月最热

不只是北京,我国多地的高温都在提前“报到”。

以今年为例,截至6月5日,我国一半以上的省会级城市迎来高温:杭州高温日出现在4月17日,较常年提前近两个月;重庆、广州、成都等地的首个高温日比常年提前一个多月;天津、武汉、长沙、海口等地的高温日也比常年平均值偏早20天及以上。

再来对比1971年至2020年每十年平均首个高温日,我国多地也在提前,其中重庆、南京、福州、杭州等地最为明显。在上世纪70年代,这些城市的首个高温日往往出现在6月下旬到7月初,到了2011年至2020年这十年间,重庆和福州的平均首个高温日提前到5月中下旬,杭州、武汉则提前到6月上旬。

当然,与北京的情况相似,这些城市的高温天不仅提前“报到”,高温日数也越来越多。近50年,我国多地的高温日数在波动中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对比上世纪70年代和2011年至2020年,海口、南昌、福州、郑州年均高温日数增加了10天以上。

高温日来得越来越早、高温日数越来越多,那什么时段最热呢?虽然各地情况略有差异,但高温天气都集中在夏季的6月至8月,其中,7月最“热闹”。

以北京为例,1971年至2022年这52年间,北京出现高温的月份主要是6月和7月。其中,7月高温日最多,达189天,6月高温日以164天紧随其后,两个月份的高温日占比达83.6%。

从我国其他省会级城市各月高温日数分布情况看,大部分地区最热的月份也是7月。乌鲁木齐、银川、兰州、西安、郑州、天津、武汉、南昌、长沙、南京、杭州、福州等地的高温日在7月最多,其中,杭州、福州的7月平均高温日数超过15天。

王伟跃介绍,夏至(6月下旬)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是比黑夜要长,每天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仍比散失的热量多,因此7月份前后,近地面附近的l温度会一天比一天高。再加上此时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因素,空气较为干燥,云层较少,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

部分地区夏夜升温或成“循环热”

白天高温炙烤,夜间气温下降,人们还能有所喘息;要是晚上也热起来,就成了“日夜连轴转”。但事实是,不少地区的夏夜真的在明显变热。

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天津、郑州、重庆、合肥、福州、杭州、南京、上海等地全年日最低气温高于28℃的天数正在明显增多。比如,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南昌年均日最低气温高于28℃的天数为5至7天,近十年增加到21.7天。在夏季夜晚,南方地区的平均相对湿度一般能超过60%,在这个环境下,气温28℃对应的体感温度接近30℃。可想而知,如果全天气温都保持在28℃以上,人们就能体会到“循环热”了。

北京夜晚温度虽然不如一些南方城市变化猛烈,但也有明显升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没有出现过最低气温高于28℃的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2天,2011年至2020年这十年间增加到6天。

北京的热不仅表现在首个高温日提前、高温日数增多,整个夏季(6-8月)的平均气温也在一路走高。根据1971年至2020年的大数据,在上世纪70年代,北京夏季平均气温为24.4℃,到2011年至2020年这十年,夏季平均气温高达26.6℃。此外,1999年之后,北京还出现过4次超过40℃的高温天气。王伟跃表示,北京变热,与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等因素都有关系。

近三十年北京城区变热幅度高于郊区

北京夏季的另一个环境气温特点是,城区明显热过郊区。气温的高低与地理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天气状况,以及下垫面(大气与其下界的固态地面或液态水面的分界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汽源,也是低层大气运动的边界面)、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相关。

王伟跃介绍,由于城市地面硬化程度高、绿植少、机动车热量排放、城区空气流动性差等综合因素,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区域热量聚集或散热属性与郊区相比有很大差异,而且往往越是大中型城市温度越高,这在城市生态环境上叫作“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的分布形状与城市功能区的排列有关。研究表明,北京地区夏季的平均热岛指数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热岛效应对城市高温强度的增幅作用明显。

统计1991至2020年北京城区和郊区的代表站高温数据发现,各区高温日数差异较大,年均高温日数最多的是海淀站为13.5天,南郊观象台年均高温日数为10.6天,而最凉快的延庆站,年均高温日数仅有2.5天。而从1991年至今每十年变化趋势来看,朝阳、海淀、昌平、顺义等地高温日数增幅较大,近十年的年均高温日数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4天以上;平谷、门头沟增幅较小,增加不到1天;密云和延庆的高温日数竟还略有减少。

王伟跃表示,近30年间北京城区的变热幅度高于郊区,为减轻城市热岛带来的影响,改善生活环境,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在城区多建绿地,可以明显降低城区热岛效应的强度;在城市建设方面,要注意留足城市的“通风道”,通风廊道可以减少城市对风的阻挡,起到促进城区内外热交换和污染物扩散的作用,从而缓解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此外,建筑物应做隔热和遮光处理,尽量提高墙面反光率,如多采用浅色粉刷等,以降低吸热率。

五年内全球将经历“史上最热”

从全球大环境来看,天气变热、气候变暖并不只是发生在某一个国家,碳排放的急剧增加,使温室效应持续加强,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不断攀升。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出约1.15℃,2015年至2022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8年,其中2016年、2020年和2019年位列前三。与此同时,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十年都比前一个十年更暖,预计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下去。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受到温室气体的积聚和自然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5年内,至少有一年的全球近地表年平均温度可能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气温纪录,这5年的气温平均值高于过去5年的可能性为98%。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天气气候波动可能更加剧烈,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将成为绕不开的常态。从人类本身而言,唯有共同行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清洁能源和增加碳汇(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改变生活方式来增强气候韧性,用适应与减缓并重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方能换来一个更好的未来。

热点问答

问 今年我国会遭遇大范围高温事件吗?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2022年夏天,我国许多城市的高温天气持续了一个月左右,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北,且长时间控制我国导致的,与大气环流异常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目前来看,今年不一定出现和去年相似的大范围高温事件,但部分地区有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的可能。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6月至8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华东、华中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问 高温日出现得早就意味着入夏早吗?

王伟跃:不一定。入夏依据我国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规定,基于当年气温序列计算5天滑动平均气温构成滑动平均气温序列,当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则以其所对应的当年气温序列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22℃的日期作为夏季起始日。而高温天气只需要满足日最高气温≥35℃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是否入夏考虑的是多日的日平均气温,而高温天气考虑的是当天的最高气温,两者有显著差别。

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太阳辐射强、白天升温很快,就可能出现高温天气。而夜间最低气温会拉低平均气温的数值,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22℃的情况并不会随便出现,所以高温日与入夏并没有因果关系。

问 北京有可能遭遇“热穹顶”吗?

王伟跃:虽然高温来得越来越早、高温日也越来越多,但北京没有出现热穹顶的条件。热穹顶是针对北美西部高温热浪事件出现机制,研究得出的结论。它的出现与北太平洋、北极异常的大气环流与低压系统有关,并且是美国西部的海陆分布等地形条件共同作用导致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类似于梅雨是我国南方地区与日本独有的天气现象。

北京虽然也可能出现连续高温天气,但本质不同,其炎热天气大多是受到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等系统影响所致,且地形特点与美国西部的海陆分布不一样,所以现阶段不太可能出现“热穹顶”。(张慧)

(特约中国天气网供稿)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